从逻辑上说,作为万物实体和本性的自然,是自己造就的自然的前提(90)。
这个做法,我认为是很落后的。但是现在也慢慢变化了。
汉文有不一样的语境,你通过还原回去的时候,它是流失掉了的。而更广泛的表达,就是个体性问题。林安梧:就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,中国哲学就很广啦。跟原先的西方的历史发生次序,也是两回事。中西之间当然肯定是有所异的,我在我的文章里也不断地谈论中西的差别。
林安梧:他这是独立的思考,不只是文献的研究。我做的是我的而已,但是我的并不只是局限在封闭的我中,而是敞开的、向存在开放的,敞向话语的沟通的。一般所称的道家的自然主义,我将它叫作宽泛意义上的莫为说。
刘尹答曰:‘譬如写水注地,正自纵横流漫,略无正方圆者。在佛道的争论和融合中,自然同因缘、因果报应既被区分又被融合。如竺法护翻译的《光赞般若经》用自然去理解空:自然之空,自然寂寞。如《太上妙法本相经》认为,任自然是修习的结果,若不修习何来因任和感通:若任自然,自然从何而来。
《文子·道原》篇中有一段话说: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,因其自然而推之。正因为万物不受道的主宰和干涉,万物就能够自己实现自己,这是万物的自然。
广州:广东教育出版社,2010年,第261页。推自然之性,与天合同。作为事物的本性,它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和基础。朱子将大衍之数看成是人不能改变的理势之自然:大衍之数五十……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,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。
二是指最高的本体——道和道性。(《声无哀乐论》) 除了非人为、非造作的莫为自然,道家的莫为自然还有一个重要所指,这是指天地万物的非主使和非主宰性。朱熹把圣人为学达到的最高境界称为自然:学者是学圣人而未至者,圣人是为学而极至者。其自然应是指人的天性、本性,人不要去变易它。
(33)参见道宣的《集古今佛道论衡》卷丙,见《藏》第52卷,第381页。始始于不始,生生于不生。
(44)王夫之:《张子正蒙注·天道篇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58页。自然境界有人的内在根据,同时又是人修炼的结果。
作为偶然的自然,郭象叫作块然突然掘然忽然欺然等,他用这些词汇强调事物的随机性和碰巧发生。命举出好人没有好报,恶人反而富贵等来反证它才是人世间的决定性力量。道理的自然是必然,也是当然,人遵循道理既是遵循自然和必然,也是应该,这是通过自然达到天人合一、道物合一和理事合一。荀子则是用性、天和自然来表示它。以自然为人的本性这种用法,在《列子》(23)《文子》《韩非子》《吕氏春秋》《淮南子》中都能看到,其所说的本性又同《庄子》中的具体所指(纯朴的天真天德价值)有所不同,它被用来指称人先天具有的欲求和好恶之性。在《太平经》中,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用作本体(或最高实体)的自然。
至人之于德也,不修而物不能离焉。(94)饶宗颐:《老子想尔注校证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1年,第30页。
一般所谓的非自然有为其实正是大自然和大无为:所谓非自然者,乃大自然也。(55)慧远:《明报应论》,《弘明集》卷5,北京:中华书局,2011年,第92-93页。
除了一些局部的讨论外,人们也有某种相对宽泛的考察。柳父章:『自然:翻訳語の生んだ誤解』,『翻訳語成立事情』,東京:岩波書店,1982年,第125-148页。
就前者来说,佛教起初接受了道家的自然观念,在佛经翻译中它用自然去说明和解释佛佛性。天、天道和道何以如此都是它们自身自发性活动的产物,是随机碰巧等偶然性的结果。嵇康的《难自然好学论》同张邈的《自然好学论》进行的论辩,就分别代表了这两种不同的立场。关 键 词:自然 实体 本性 莫为 自成 境界 nature substance natural character non-action self-becoming realm 中国的自然概念从古代语境到近代语境经历了许多过程和变化,涉及的东西非常之多。
因为即使作为莫为的自然无为也是不完全无因,它只是排除事物自身之外的超自然的力量。否定主宰论和决定论的王充、郭象、范缜,认为万事、万物都不是超自然的力量创造和决定的(自然的这一层意义后文详述)。
在《正法华经》中,竺法护用自然去指诸法实相:如来皆了诸法所由,从何所来,诸法自然,分别法貌,众相根本,知法自然。这里说的遵守成理,就是不违背天理。
中国的自然概念既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和谱系,又有非常多的解释和运用,这里的考察所论及它的一些涵义和特性,主要有现实实体的自然、万物本性的自然、本体及本性的自然、法则的自然、非故意和非主使的自然、万物自己造就自己的自然、规范和境界的自然等。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,自然上达去。
如他注《老子》第12章说:夫耳、目、口、心,皆顺其性也。陈鼓应把真者,所以受于天也,自然不可易也这句话翻译为真性是禀受于自然,自然是不可以改变的。(《庄子注·知北游》)郭象的自然是自生,也是偶生。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,这两种自然都是实体化的自然。
(56)在这些例子中,自然作为不同的道,是指各种事物的内在秩序和法则。如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说:何谓反诸己也?适耳目,节嗜欲,释智谋,去巧故,而游意乎无穷之次,事心乎自然之涂,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。
(83)《中华道藏》第2册,第416-417页。自然即纯然没有声色的自如。
从自然的这些意义特别是法则的含义,它衍生出了相应于人的活动的规范、准则、标准、境界等的意义(上述说到的自然之当然是指应当)。书中还有自然界自然神教等用语(同上书,第205、215页)。
严畅说,卢教授的科学观点在非主流的位置上已经站了很久。 [阅读]
作者:甘晓 来源: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:2024/3/16 17:53:42 选择字号:小 中 大 中国空间站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成功取回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,北京时间3 [阅读]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24-03-18 第4版 专题) 特别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 [阅读]
如今回看,这一路线的选择体现了王大中的远见卓识。 [阅读]
由卫星创新院研究员张晓峰担任总师的卫星研制团队随之组建,团队骨干力量多是85后90后,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到20人,其中有一半成员是第一次独立承担项目。 [阅读]
与此同时,洪波认为,脑机接口在临床上的应用刚起步,实际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大量不确定和未知的情况,切莫过度神化 [阅读]
王隆飞告诉《中国科学报》。 [阅读]
硅平面型晶体管的研制,成了半导体所的一号任务。 [阅读]